他突然停下动作,抹了把脸上的汗,咧嘴一笑:“二十年前我推着三轮车收破烂,现在厂子里造的东西能上天!”这个曾被环保督察点名、被居民投诉“臭得开不了窗”的废品村,如今成了全国循环经济的“样板间”。500多个像老张一样的“破烂王”,在这里蜕变成身家千万的企业主。有人调侃:“在丰城,垃圾堆里真能刨出金子!”
2000年初的围里村,是另一番景象。村头堆满的废旧电器淌着黑水,村尾焚烧塑料的浓烟遮天蔽日。“那时候村里人咳嗽都不敢开窗,小孩手上常年有金属划伤的口子。”老张回忆。环保督察组来了又走,整改通知贴了一茬又一茬,但全村300多户人靠“收破烂”糊口,谁也不敢线年爆发:环保部门要求彻底关停废品市场,村民抄起铁锹堵在村口,“断了活路,我们就睡在垃圾堆上!”
转折点藏在政府档案室里。一份调研报告写道:“堵不如疏,与其让村民在灰色地带挣扎,不如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出路。”2016年,丰城市顶着财政压力划出3000亩地,建起循环经济产业园。但搬迁动员会当天,台下骂声一片:“搬进厂房要钱,环保设备更要钱,你们当老板的掏腰包吗?”
基层干部王建国记得,那段时间他鞋底磨穿了三双。“老李家怕贷款还不上,我拿公务员证给他做担保;刘婶子愁环保设备太贵,我们联系银行定制‘循环经济贷’。”最棘手的是技术关——小作坊用土法炼铜,搬进园区必须上马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电解工艺。政府咬咬牙,免费给首批20家企业安装除尘设备,还请来中科院专家驻场培训。
政策“组合拳”逐渐见效。老张的废旧金属加工厂拿到80万贴息贷款,设备升级后,纯度99.9%的再生铜直接卖给军工企业,利润翻了三倍。“以前卖废铁论斤称,现在论克卖!”他指着仓库里的铜箔,“这玩意儿薄得能透光,听说用在火箭燃料舱里。”